服务热线
13305365288
分类:学校新闻 admin 发布时间: 2021-03-16
为了每一个星星的孩子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儿童发展障碍相关的话题近些年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两会期间,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内蒙古扎拉屯市副市长杜明燕、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等多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就孤独症人群的康复、教育、就业、安置等迫切需求接连发声。
两会现场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绮在其《关于为自闭症患儿提供专门特殊教育机会的建议》中指出,国家应为自闭症儿童提供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培训机会,开设专门学校,并纳入9年义务教育体系。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杨伟军则建议:心智障碍康复训练机构应注重提升心智障碍者职业技能,鼓励其家庭参与其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
对于孤独症学生来说,在校通常可以得到较好的康教训练,但孤独症康教需长久维持,学校只是阶段性教育,一旦毕业离校,绝大多数学生或将面临训练缺失,教育成果减退,甚至社会歧视等众多问题。如何针对病因因材施教,发挥康教长效机制,让患儿真正融于社会,是解决孤独症儿童社会生存困境的关键。
01爱心引导兴趣,辅助就业强化价值导向
辅助性就业是指组织就业年龄内可以就业但难以进入竞争劳动市场的智力、精神、肢体缺陷的人从事生产劳动的集中就业模式,相比传统的政策帮扶和社会救助,辅助就业具备减负增收、劳动康复、社会参与等多重作用。
康华以国家辅助就业政策为导向,针对社会对孤独症儿童尚未形成完善的就业岗位支持等突出问题,白手起家,因地制宜,在校内成立了多个工作车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辅助就业培训机制,致力于每个孤独症儿童自入学始,在接受康复与义务教育的同时,能得到针对性的就业培训资源。
学生进行制作
学校以爱心引导学生,以陪伴发掘其兴趣价值,通过发现学生个人兴趣、进行兴趣优势培养,增进其个人能力,使之通过个人能力为社会创造效益,从而为孤独症学生塑造一个独立自主、社会参与、价值创造而非福利依赖的积极形象,改变社会刻板印象,重塑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02做好配套服务,搭建学生社会沟通桥梁
相比传统捐钱捐物的献爱心模式,购买孤独症学生创作的作品产品是目前践行辅助性就业的最佳公益援助形式。通过购买这些产品,为弱势群体化为具备能动性的劳动生产力兜底,使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其存在的价值,在工作中履行完整的公民主体角色。不但有效解决生活问题,更能使学生及其家庭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是保障其尊严、实现其价值、维护其权利的基本路径。
爱心企业对学生作品进行义卖
作为一所正规专业的孤独症儿童特教学校,康华致力于打造社会和孤独症学生互动平台,学校是辅助性就业服务的中介,是政策落实的核心环节,通过打造互动平台,为社会了解和接纳孤独症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渠道,通过与各企业,公益组织开展的广泛合作,有助于充分发挥学校资源调配、技能培训、协调组织等多种职能。
03建立标准化康教体系,保障实施精准就业
深耕特教领域多年,康华形成了一套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孤独症儿童康教课程体系,并在校内成立了孤独症儿童康复学研会,与国内多个医学科研团队进行合作。目前康华已向政府申请孤独症教育教学标准化建设项目立项,全面展开了长效康教研究工作,并以持续为有需求的行业输送合适的毕业学生为目的,力求全面落实孤独症学生精准就业。
当然,辅助就业服务政策能否贯彻落实,企业等市场化主体是个中关键。孤独症群体具有顽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专注刻苦的态度等多种优秀品质,个人缺陷一定条件下亦可化为就业优势。
站在企业经济角度,具备一定就业能力的孤独症患者可以有效减少人力和用工支出,客观上为其带来经济效益。从社会角度看,参与公益性的辅助就业服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投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扩大其知名度,塑造良好形象,提升影响力,从而赢得更多市场青睐。
让每个学生都有受人尊敬的未来,是康华办学的初心和使命。 以辅助性就业带动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利用儿童兴趣长板使其发挥社会价值,推动企业与学生良性互动,使爱心援助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融于社会,就能为社会减负,为每个孤独症家庭带来自足的希望。